-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资讯
发布时间:2025-07-09
推荐学校: | 合作方式: |
联系人: | 所处阶段: |
项目内容:
水泥行业针对"批建产能错配"这一长期困扰行业发展的顽疾,正在迎来史上最严厉的整顿行动。市场监管总局最新发布的《水泥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企业必须在2025年底前完成产能整改申报工作。这一政策首次将政府批复产能明确纳入生产许可的核心要件。与此同时,中国水泥协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水泥行业"反内卷""稳增长"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意见》也对企业提出了严格要求,必须核查实际产能与备案产能之间的差异,并在限定时间内补齐相关手续。这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出台,标志着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了新的关键阶段。
产能错配问题凸显行业深层矛盾
备案产能与实际产能长期不符的现象,已经成为水泥行业的沉疴痼疾。这种错配不仅严重扰乱了水泥市场的正常秩序,更加剧了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态势。近年来,在需求收缩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冲击下,水泥行业的产能利用问题愈发突出。
当前水泥行业面临的核心矛盾,集中体现在需求急剧下滑与去产能力度不足之间的严重失衡。水泥需求已经跌破平台期,进入了快速下滑的通道。2024年的下滑幅度接近10%,预计2025年的降幅虽有所收窄,但仍将维持在5%至8%的区间内。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熟料产能超过18亿吨。加上超产熟料的实际产能,总量已经突破20亿吨大关,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日益严峻。
受量价齐跌等多重因素的持续影响,水泥行业新增产能出现了明显的收缩态势。
政策市场双轮驱动推进行业整合
面对产能过剩的严峻挑战,水泥行业正在探索通过市场化手段与政策引导相结合的方式来化解矛盾。去产能的关键在于如何平衡供需关系,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行业自律水平。这需要市场与政策形成双向合力,企业主动减去低效产能,市场自然淘汰亏损企业,同时头部企业加强沟通协作,共同维护市场秩序和价格稳定。
水泥企业普遍认为,解决产能问题的根本出路仍然在于推进行业整合。考虑到水泥产品销售半径较短的行业特性,如果能够出台企业间吸收合并的支持政策和相关法规,鼓励同一区域内企业进行并购整合,将有望加快各省域区域内水泥生产企业集中度的提升,最终实现行业的长期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自2024年底以来,水泥行业的并购活动明显提速。冀东水泥拟投入4.28亿元收购恒威水泥及其关联企业股权。金隅集团的控股子公司计划以3417.84万元收购宏鹏商砼90%的股权。华新水泥则接连披露重大海外收购计划,拟斥资约8.38亿美元收购尼日利亚水泥资产,同时投入1.866亿美元收购巴西四家骨料工厂。最新的案例显示,6月25日晚间西部水泥发布公告,拟以16.5亿元的价格将位于新疆的水泥及相关资产出售给海螺水泥。
海螺水泥明确表示,在需求走弱、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水泥行业将迎来重要的整合窗口期。公司将在合适的时机,按照"有市场、有资源、有回报"的严格标准,从完善国内市场布局的角度出发,在行业集中度较低的空白市场等区域,择机推进优质并购项目,构筑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