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资讯
10月22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会长林如海出席2019年全国镁行业大会暨镁业分会第二十二届年会并作了题为《“十三五”以来我国镁产业发展情况评估和对“十四五”的预思考》报告。
林如海总结回顾了“十三五”期间我国镁产业取得的长足发展,并对“十四五”镁产业发展提出预思考,如下: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性窗口期,将跨越我国第一个战略百年——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将全面完成小康社会建设战略目标,同时,第二个战略百年目标——向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十四五”的五年必将是中国发展变革的五年,也是突破的五年。
从外部环境来看,世界政治格局变化趋势加快,科技与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中国在世界发展格局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从内部环境看,我国主要矛盾在“十三五”时期已经转变,目前及未来几年将更加关注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线,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作出了振兴实体经济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从提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到部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再到要求“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振兴实体经济,有力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壮大,有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全面升级,顺应全球经济变革和中国经济新常态,追求更高质量发展和更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谋划未来发展的基本路径。
展望“十四五”,受国际国内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做大国内市场,提振内需将更加紧迫。从产业层面看,“十四五”时期有三大领域将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引擎式”新增长点:一是电动新能源汽车及其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产业化普及;三是互联网—物联网上线下融合对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
经济社会的大趋势将为镁产业创造巨大的机会,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挑战,全行业同仁要坚定信心,勇于应对。我们对“十四五”期间镁发展方向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冶炼水平,降低能耗,增强竞争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镁冶炼技术工艺有了较大提升,如竖罐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从能耗和产量来看都较横罐有更大优势,但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镁冶炼技术工艺发展仍较为滞后,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还需提升,工况条件需更好地改善。
多年来,一些大中院校,科研院所在探索冶炼新技术、现有工艺技术提升等方面做了大量而富有成效的工作,但这些工作大多较为独立,缺乏有效联合和协同。“十四五”期间镁业分会将进一步加强行业引导与协调,整合行业资源和技术,有效提升行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增强竞争力,改善工况条件,推动行业冶炼技术进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同时,鼓励借鉴其他行业先进技术和经验,推动现有冶炼技术实现革命性突破,最终实现规模化连续生产。
2、加强研发、扩大重大产品应用。
镁合金产品应用规模化是镁能否真正担负起第三金属的必要条件。“十四五”期间需要进一步加强镁合金材料及应用研发,加大产、学、研、用结合力度,加快科技成果向产品转换。
扩大应用,实现镁产业规模化发展是当前镁工业发展最为重要的目标。经过多年的发展,镁行业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初步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本条件。
(1)支持发展潜力大、带动力强的重点产品首先突破,是凝聚社会力量推动镁应用,实现镁行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从行业发展现状来看,镁合金锻造轮毂、镁合金宽幅薄板和镁合金挤压材是值得重点关注的产品。其中,镁合金锻造轮毂更具潜力和带动力。经过多方努力,镁合金锻造轮毂已获多方认可,通过引导和支持,镁合金锻造轮毂在汽车行业应用有望实现突破,进而全面带动镁合金在汽车行业的应用,有效加快镁产业实现规模化应用进程。
锻造镁合金汽车轮毂经过“十三五”的技术研发、工艺实践和市场开发等方面的积累,为 “十四五”扩大市场规模做了很好的铺垫。与锻造镁合金轮毂配套的镁合金棒工艺技术日趋成熟, 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可靠性大大提高;轮毂生产工艺成熟可靠,花色品种将随着规模扩大而不断增加。锻造镁合金轮毂有许多优点:首先是相较其它材料“轻”,可减重三分之一左右。汽车的簧下减重对于提高操控性和降低能耗水平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其次是减震效果,较好提高乘坐的舒适性;第三是优良的散热性能,这又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降低爆胎的概率,提高行驶的安全性。二是显著降低轮胎的磨损程度,从而大幅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据轿车实际使用反馈情况,轮胎使用里程寿命可提高50%左右,可大幅节省更换轮胎的费用。
(2)组织行业资源,加强镁作为储氢材料的研发为今后产业化准备
把开发氢能作为人类未来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已逐渐形成共识,金属储氢是安全且高效的方式。在储氢合金中,镁基储氢合金被广泛认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储氢材料之一。镁作为储氢材料具有密度小、储氢容量高、价格低廉、储量丰富等显著特点。但目前看,镁基储氢合金也存在一些问题:(1)吸放氢条件苛刻,速度慢;(2)生产的氢化物过于稳定,吸氢动力学性能差,需要573K 温度才能有效吸放氢;(3)吸放氢循环稳定性差;(4)合金电极在碱液中的耐腐蚀性差,循环寿命低。镁基储氢合金的上述缺点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为了克服上述缺点,目前的研究正集中于以下方面:一是纳米化处理。纳米尺度的储氢材料显示出新的优良性能。其活化性能明显提高,具有更高的氢扩散系数,并具有优良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二是非晶化处理。与晶态合金相比,非晶态合金拥有大量长程无序和短程有序结构,为氢的扩散和占位提供了大量能垒较低的空穴,从而有利于氢的吸收和释放。
如果镁能成为未来氢能源主要的储氢材料,对镁的需求不可估量,组织行业的力量加强这方面研发,为镁产业打开下一个规模化的应用方向,很有必要。
3、加强标准化建设
从供给侧改革的需求出发,业内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统一产品质量要求,更好地实现与国际接轨,进一步建立、修订、完善技术和产品标准已迫在眉睫。
经过多年努力,目前业内已形成一个标准体系框架,后期需要针对不同产品、技术等对标准体系进行更新和完善,同时进一步做好节能降耗、安全生产、清洁生产等方面的标准制定。如:为锻造镁合金轮毂制定镁锭、合金和轮毂乃至回收利用的系列产品和技术工艺标准,为打开应用消除障碍。
4、加强环保改造和安全生产管理
“十四五”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仍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无论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必须以“绿色发展”作为一系列建设的前置要求。我们企业需要配合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不断加强自身环保升级、改造,让金属镁真正成为绿色金属。
由于镁的金属特性,安全生产同样是“十四五”期间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方向。近几年业内不断出现因违规操作、肆意堆放引发失火事故,给企业、行业乃至政府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和负面的社会影响。
“十四五”期间,企业需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
林会长指出,新时代背景下,一方面,随着节能减排的不断推进,新能源汽车、重型货车等对轻量化的需求迫切,我国具备镁资源优势和技术基础,产业发展有较大强力。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近年来,镁冶炼产生的二氧化碳已成为世界主要镁应用国家关注的焦点,现有的镁冶炼工艺将可能为未来部分国家制约镁应用、引发贸易摩擦的主要借口。因此,推进镁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把提升绿色冶炼、提升性能、扩大应用”作为主要目标。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