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频道 | 镁矿石 | 镁原料 | 镁制品 | 镁化工 | 镁合金 | 镁建材 上游 | 原辅料 | 燃料 | 设备 | 设备配件 | 窑炉工程 下游 | 钢铁 | 有色 | 水泥 | 玻璃 | 航空航天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镁频道 > 国内资讯 > 动态
海城 | 科学制定 深度谋划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实现菱镁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1-07-08 浏览量:1039

菱镁产业作为我市主要支柱产业,在我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鞍山市“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发展壮大科技型企业,不断培育壮大新动能,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推动菱镁产业高质量发展,下大力气完成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全力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奋力推动振兴发展实现新突破。

依托资源优势 激活菱镁产业发展新动能

我市自然资源极为丰富:

菱镁资源保有储量达到26.4亿吨,占全省的74.4%,占全国的61.8%,占世界的25%,其中含镁46%以上的高品位矿石占总储量的一半以上,素有“世界镁都”的美誉。

丰富的菱镁资源为我市发展菱镁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1913年,牌楼镇菱镁矿被首次发现;

1980年,海城镁矿生产出国内第一批中档镁砂,并迅速打入国际市场;

1983年,海城镁矿生产出第一批高纯镁砂,受到国内外同行们的瞩目;同年9月,第一座沸腾窑在海城镁矿建成,开辟菱镁矿煅烧新途径;

1985年,国内最先进、最成熟的精矿粉浮选系统在海城镁矿建成……多年来,我市菱镁产业在发展壮大的道路一直努力实现更高、更快、更强。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打造“世界级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为目标,打破传统利益格局,形成了从矿山开采到矿产品加工、储存、运输全产业、全链条整合模式。

在推进菱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

2018年,我市组建了国有控股的辽宁菱镁矿业有限公司,实行矿山资源有计划开采、统一定价、平台销售,标志着我市菱镁产业发展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尤其是建立产品计量和矿山监控系统及矿石网络销售平台,有效规范了菱镁矿开采秩序,极大地提升了海城菱镁资源的价格和市场竞争力。

2021年3月,鞍山市菱镁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在牌楼镇正式挂牌成立。试验区依托菱镁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以改革开路,以“试验区+开发区”模式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按照“矿山整合、总量控制、生态修复、创新驱动、质量提升、产品多元”的思路,紧扣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实行总量控制、强度管理,优化菱镁资源供给、改善生态环境、退出低质低效产能、强化安全生产,力争在全省菱镁产业转型升级中率先蹚出新路。同时,试验区利用市场化手段推动矿山企业整合,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改,进一步激活菱镁产业发展新动能。

强化科技引领 推进菱镁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更是经济发展的“顶梁柱”。我市抢抓东北全面振兴的有利时机,按照“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强化科技支撑,坚持创新发展,打造创新体系,不断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持续为高质量振兴发展赋能,加速菱镁产业转型升级。

我市先后推出一系列推进菱镁产业转型升级新政,不断加大科技创新研发支持力度,加快推动煅烧炉窑等装备的升级,严格规范和执行行业准入制度,强力推进金融助力工程,加强菱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举办了“海城菱镁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与辽宁科技大学共同发起,联合中国建材研究总院、武汉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15家高校和科研院所成立镁产业技术联盟;与隆镁科技和沈阳化工大学合作的40万吨菱镁闪速轻烧、海镁总厂与东北大学合作的轻烧悬浮闪烁沸腾炉、德国雷法集团定型镁制品加工等一大批示范性项目正在加速推进中。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深度激活“院士、研究院、院校”等“三院”动力源,重点发展“院校经济”“研究院经济”,实施“科技嫁接”工程,推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加强与中钢热能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政产学研全方位合作,持续建设一批资源共享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种形式的技术研发机构,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订单式研发服务,并全力推进辽宁工业大学海城研究院、辽宁科技大学电池负极材料研究院建设,促进高校科研成果在海城转化。依托后英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艾海滑石国家级实验室、七彩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载体,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技术突破和重大产业化创新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在培育科技型企业方面,我市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型中小(示范)企业的培育工作,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进技术创新。并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计划”,加速形成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品牌效应。全力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开展“入企业,解难题”“送政策、送服务”等活动,对达到认定条件的企业进行全力扶持。此外,积极争取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基金以及省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等科技计划对海城的支持,争取在菱镁新材料、精细化工、智能制造等领域实现突破,并努力呵护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重大创新技术、产品和服务采购力度,积极培育一批具有自主核心技术和行业竞争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在推进高成长性新型创新主体建设方面,我市围绕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打造,加快启动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遴选出创新能力强、发展速度快、市场前景广阔的高成长性企业进行培育,积极建立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库。同时,优化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环境,加大对瞪羚、独角兽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对企业吸纳重大科技成果和R&D投入进行奖励性补助。此外,引导瞪羚、独角兽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提供特定主题的培训服务,开展学习交流、金融对接等活动,为高质量发展添能蓄势。

在积极培育科创企业上市方面,我市实施科创企业上市培育工程,筛选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的上市后备企业,建立上市后备企业库,并支持企业股份制改造。积极做好科创板后备企业的培育和筛选,对标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标准,大力推动科创企业冲刺科创板,支持科创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持续推进生态恢复 实现菱镁产业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大力恢复矿山生态系统,持续推动菱镁产业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

让菱镁资源更好地发挥作用,技术装备提档升级是关键。近年来,我市着力解决传统菱镁行业窑炉转型升级,加快耐火行业装备升级和技术改造,开展一系列技术创新和研讨交流,着力建设高效、节能、环保新型镁砂炉窑,推动行业生产迅速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围绕亩产税收、容积率、投资强度、环评、安评等要求,严格项目准入,停止审批传统工艺和窑炉生产菱镁初级产品及浮选项目,禁止新增低端、落后和初加工产能,并通过减量置换的方式,鼓励和支持使用新工艺和新技术替代传统工艺,加快菱镁产业提档升级步伐。

严格实施菱镁矿石源头开采和生产加工的总量调控,发挥省级和自身平台作用,根据矿山开采企业年度计划开采总量,分解下达年度、季度、月计划开采指标。同时,聘请3家以上具有资质的动态监测机构,根据实际需要,每年定期对矿山开采企业的采矿量进行动态监测,并将矿山开采企业的所有矿石统一在平台进行销售,提高菱镁矿产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等。此外,大刀阔斧地推进矿山整合修复。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采取集中统一修复和企业自主修复的形式,3年内基本实现域内全部公路铁路两侧矿山复绿,5年内完成全市主要矿山生态治理任务。支持具备转洞采条件的矿山企业转为洞采。通过矿山整合和生态修复,进一步实现菱镁资源集中高效利用,实现绿色发展、安全发展。

近年来,辽宁菱镁矿业有限公司每年按开采量从各矿山企业筹集约1亿元生态补偿资金,用于反哺矿山治理和生态恢复,实施统一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破解了一直困扰矿山生态恢复的资金和施工难题,建立起矿山生态恢复的长效机制。目前,已完成两期95.9万平方米菱镁矿山修复工程,投资1亿元的矿山修复三期工程也已启动。

曾经满目疮痍的大山重新穿上了绿油油的衣服,浑浊的河流而今也已经清澈见底,灰蒙蒙的天空烟霾散去,蓝天白云向人们诉说着海城生态修复工程取得的累累硕果。

菱镁矿是大自然给予海城的无私馈赠,海城人以菱镁的储量丰富而赢得美誉。站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海城立足新起点,瞄准新目标,以科技创新引领菱镁产业转型升级,以劈波斩浪的无畏气魄,奋力谱写海城经济发展新篇章。


我要评论
验证码:换一张校验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想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工业矿物 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任何媒体上擅自转载和引用本网站内容。
主办单位:辽宁省非金属矿工业协会  承办单位:辽宁吉美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专线:13332429808/微信同号
ICP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辽B2-20160100-4/辽B2-2016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