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资讯
概述:近年来政策推动水泥行业绿色转型与整合,加上严控新增产能,2025年能耗降3.7%,2025-2026年淘汰1亿吨产能,集中度升至65%以上;其次低碳技术推广工业废渣替代等,降碳15-20%;另外头部企业协同,吨成本低30-50元,碳配额收益占营收2-3%,主导行业格局。
一、近年来水泥价格整体走势及行业盈利状况
价格走势:2024年以来,受需求疲软及供应过大影响,全国水泥价格震荡下行,2025年9月较年初下跌约5%,区域分化显著,华东、华南价格相对稳定,中西部部分区域下调或回升。2025年10月或稳中有升,截至10月13日百年建筑网水泥价格指数343元/吨,月环比上涨1.21%,主要是基建需求回升叠加错峰生产缓解供应压力,水泥价格小幅回升。盈利状况:2024年水泥行业利润同比降18.8%,销售利润率4%;2025年一季度部分企业毛利率提升,但需求疲软致盈利修复有限。企业分化显著:头部企业如海螺通过成本控制和海外业务增长,中小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50%,亏损面超55%。
二、“反内卷”政策下的去产能进展
水泥行业政策核心为严控新增产能、推动产能置换:2025年9月六部门发布《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要求年底前完成超备案产能置换,严禁新增熟料产能;2025年川渝、贵州等地执行强制性错峰生产,头部企业停窑执行率超80%,加速淘汰中小产能。
成效与目标方面,2024年以来停建12条熟料线,涉及产能1767万吨,预计2025-2026年淘汰1亿吨,占总产能10%;行业集中度提升,前十大企业熟料产能集中度从56.5%升至65%以上,海螺、冀东等通过并购整合。
三、创新材料开发与下游应用拓展趋势
水泥行业技术创新聚焦低碳化、功能化、智能化:低碳水泥推广工业废渣替代及硫铝酸盐等低碳品种,碳排放降15-20%。下游向新兴领域延伸:新能源工程、生态修复、海洋工程。
四、水泥企业出海布局成效
水泥行业海外布局聚焦“一带一路”高增长市场:东南亚方面,海螺在柬埔寨、老挝建成18座工厂,2025年2月金边5000吨/日熟料线投产,产能占当地30%;非洲市场,华新布局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2024年海外营收54.9亿元,吉尔吉斯斯坦工厂吨利润达80元;中亚乌兹别克斯坦等基建需求旺盛,冀东通过并购进入南非,海外项目净利率超15%。模式升级从“建工厂”转向“全产业链输出”:技术输出上,中材国际在91国承接351条生产线,全球市占率连续17年第一;绿色协同方面,海螺海外工厂配套光伏电站,替代燃料使用率25%,碳成本降低12元/吨。
五、节能降碳举措与绿色企业竞争优势
水泥行业绿色转型以政策驱动与技术创新双轮发力:政策层面,《水泥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要求2025年熟料单位能耗较2020年降3.7%,替代燃料比例达10%,碳减排1300万吨;技术上推广低阻预热器等提升能效,2024年固废利用8亿吨、危废处置超5000万吨/年,海螺CCUS年捕CO₂12万吨。企业竞争优势凸显:能效标杆获产能置换优先权,绿色工厂吨成本低30-50元、碳配额收益占营收2-3%,绿色建材政府采购溢价8-10%,2025年目标营收3000亿元。
总之,水泥行业正经历“需求收缩、供给优化、绿色转型”的关键阶段:价格区域分化与盈利修复并存,去产能政策加速行业整合,创新材料与海外市场成为新增长极,而节能降碳已成为企业生存的“必修课”。未来,具备低碳技术、全球化布局和产业链延伸能力的头部企业将主导行业格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