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资讯
“智能化”是2017年热词之一。在陶瓷行业,虽然“智能化”虽然已经成为共识,但实践中阻力非常大,甚至有人断言全行业智能化至少还要几十年。
2017年12月13日,国家发改委出台《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把智能机器人产业运用到建材行业,到2020年攻破智能机器人落地难问题。
2017年12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李巍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针对2018年的工作思路,提出要优化升级传统产业,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深入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及智能制造标准化和新模式应用,提升行业智能制造水平。在耐材、陶瓷、砖瓦、非矿等生产线重复操作工段推广“机器代人”,组织推广先进适用智能制造技术并开展试点示范。
陶瓷行业推广智能制造的难度在哪里?陶瓷行业的智能制造真的那么遥远吗?
陶瓷行业的智能化难度在哪里?
一些行业资深人士在接受采访时普遍认为,国内陶瓷行业的自动化水平较高,而智能化水平则较低。
有人认为,陶瓷行业智能化的阻力,一方面是信息化基础薄弱,用以支撑智能化大脑的信息数据相对匮乏,这需要一个数据采集和分析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工艺的差异化,例如各类产品的生产和包装方式的多样化,会造成不同工序设备智能化发展程度不一,只能因地制宜。
也有专家表示,陶瓷行业注重直接的经济效益,即如何快速、低成本地达到目标——投产,以及快速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以占领市场,取得销售利润,追求市场占有率等。因此,大部分企业在这一过程中更偏重于各个环节的简单、快速,相比之下,对智能工厂从上到下模式的构建、生产管理计划系统、企业信息化管理会有所忽略,这可能是国内陶瓷行业智能化最大的阻力。
当前,我国陶瓷行业面临两大尴尬:第一,企业招工难,第二,企业净利润增长难。一方面,招工难是各大陶瓷产区普遍凸显出来的问题,提升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节能减排是大势所需;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快速换产和个性化定制化生产时代来临,柔性化和智能化生产模式将逐渐被市场所接受。蒙娜丽莎董事张旗康表示,“所谓智能化制造,智能化制造实际上最终就是要实现个性化柔性定制。一切的投入和改造升级,最终都是为了市场,为了顾客着想。我们要用原来的生产主导的营销模式,逐步改变为以消费者需求主导的营销模式。”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