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资讯
铁腕环境治理是否会影响企业发展?全国耐材基地河南省新密市的实践给出了铿锵回答,产业在整治中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耐火材料生产是河南省新密市的传统支柱产业,其产量占河南省的1/3,占全国的近1/6,企业数量多时达600多家,因此新密市有“耐材之乡”的美誉。
治理压力变动力
起初,新密市的耐火企业小而散,全是地窖窑、倒烟窑,设备简单,工艺落后,以煤为燃料,烟囱林立,产品能耗高,企业生产时黑粉滚滚,机器隆鸣,污染十分严重。6年前的新密仍是河南省的一个污染重灾区。
“不消灭污染,必然被污染消灭。”企业污染大,能耗高,大大地限制了产业发展,严重地影响了居民环境,不治,死路一条。五年前,新密市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国家环保治理为契机,拉开了耐火厂污染治理的序幕,向“小、散、乱”开战。推倒烟囱,拆除设备,关掉一批,整合一批,经过初步治理,使全市耐火厂减少了300余家,即一半的企业被取缔或兼并重组。
污染少了,档次高了,但还是没从根本上扼住高耗的喉结。2014年3月,新密市委、市政府又吹响了耐材行业集中治理的冲锋号,以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契机,以环保治理倒逼产业转型为目标,壮士断腕,砥砺前行,为耐材行业长远发展铺开宏伟蓝图。
与此同时,出台了一批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有的放矢,因厂施策。全部拆除高能耗、高污染的煤气发生炉和烟囱,其中累计拆除煤气发生炉354台,先后改建成隧道窑、推板窑、梭式窑,新建电熔炉36座,配套安装自动化配料设施,为企业绿色生产打下基础。铺设燃气管网300多公里,全市249家耐火材料企业使用天然气、56家使用电能。
治出一片新天地
为进一步提升耐火材料产业整体环境质量和综合竞争力,2018年开局,新密市再次组织开展了耐材行业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全市耐材企业投入资金3.1亿元,新建车间、料棚、成品库166座,新增绿化面积约3.5万平方米,降噪等设备438台(套),PM2.5、PM10自动监测系统35台,企业新上了自动化数控系统。
另外,该市主动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招纳人才,引进设备,建立新产品研发基地,降低成本,提高附加值,从而为耐火材料产业绿色发展实现了新的飞跃。
坚持不懈、大刀阔斧地治理,企业污染得到彻底遏制,使新密市耐材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据显示,该市耐材企业减少燃煤约20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6640吨、氮氧化物21485吨、烟尘10750吨。全市环境大大改善,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企业生产焕发勃勃生机,浴火重生的耐材行业跨入了绿色、环保、高质、低耗的发展快车道。
新密市先后被有关单位命名为“省级耐火材料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河南省新型耐火材料出口基地”“河南省新型耐火材料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随着一些企业体量的迅速膨胀,开启了主动与资本市场拥抱,目前,全市挂牌及上市企业达34家。
不仅如此,新密耐材企业的产品还通过中欧班列销往欧美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一带一路”经济合作作出了贡献。其行业发展更是态势喜人,经济指标迅猛上升。去年,该市耐火材料产量1374.2万吨,同比增长12.3%;产值871.4亿元,增长5.9%;增加值162.5亿元,增长3.3%;税收5.5亿元,增长49.7%;出口创汇7975.2万美元,占全市出口额的93%。
耐材企业去污降耗不仅有力拉动了当地经济稳定发展,成为全市对外扩大开放的助推器,同时也为新密相关产业绿色生产、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评论区